以人才九条激发人才之苗成长成“材”

致天下之治者在人才。四十年前,习近平同志在正定工作期间,推出广招贤才的“人才九条”,为当地发展破局开路。时至今日,“人才九条”仍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,当从中汲取思想精髓和智慧力量,大聚人才之力,让更多千里马竞相奔腾,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提供持久动力。

紧盯发展“苗头”,引才聚才。“古称国之宝,谷米与贤才”,乡村振兴离不开人才“源头活水”,为乡村搭建人才“绿色通道”,一方面不能忽视乡村本土的“土专家”“土秀才”,要充分发挥他们熟悉乡村环境、生产经验丰富的优势,适当实施奖优鼓励的政策,鼓励他们带头致富,让曾经“走出去”的乡土人才“走回来”。另一方面,要加强“外部引才”,全面强化高管层次人才吸引力,引入优秀毕业大学生深入农村基层从事支农和扶贫工作,臻选专业能力强、协调水平高的高层次人才到基层工作,提升基层专业领域作战能力。

用心精壮“枝干”,育才成材。人才工作,基础在培养,难点也在培养。人才是乡村振兴的宝贵资源、有力支撑,要促进农业农村发展,关键在于选育人才,为人才“浇水施肥”。广大青年当不负“后生可畏”的期盼,永葆“初生牛犊”的勇气,以精壮的“枝干”挑最重的担子、啃最硬的骨头、接最烫的山芋。“学所以益才也,砺所以致刃也”,要做刻苦学习、锐意创新的青年,带头不断学习、苦练本领,吸取天地精华成为参天大树,积聚万物能量把光和热洒向大地,常学常新、常悟常进,不断粗壮枝干、坚实臂膀。“千磨万击还坚劲,任尔东西南北风”,要做敢于斗争、善于斗争的青年,带头迎难而上、攻坚克难,以敢为人先、敢于突破的精神,以披荆斩棘、劈波斩浪的行动在锐意进取中成为行业骨干、青年先锋。

营造最优“生态”,化木成林。引进人才的目的是助力本地发展,更重要的是让人才在本地“落地生根”“化木成林”。如今人才的争夺战日趋激烈,想要招引人才为地方经济建设持续发力,做好人才工作的“后半篇文章”就显得至关重要。要站稳服务者立场,以“店小二”的热情周到、“金牌保姆”的耐心细致,变“他需求”为“我提供”,变“带话人”为“主持人”,在待遇、住房、医疗、户口、教育等方面及时将关心关怀送到位,以贴心服务“留住人”。建立“物质+精神”双重激励机制,让有贡献、有作为的人才受到表彰奖励、优先评优晋升,对其事迹加强宣传引导、树为标杆典范,营造敬才爱才的良好氛围,不断提升人才认同感、成就感、荣誉感,以事业环境“栓住心,真正用事业留人、感情留人、待遇留人。

(作者单位:泉州市泉港区峰尾镇

点赞(377)
返回
顶部