泉港:古大厝里的兄弟革命情

  泉港区后龙镇涂坑村不仅是“中国传统村落”,而且是“泉港区革命老区据点村”之一。因此,村里多幢具有闽南特色的古大厝承载着当年革命烽火的岁月,也留下诸多革命先辈的战斗足迹和故事。

  隐没在古大厝群的“焕源大厝”就是其中的一幢。



▲焕源大厝航拍全景(陈荣玉摄影)


  据涂坑村党支部书记、村委会主任陈振珠,还有刘东辉先生介绍,这间大厝分属于刘端弘(刘百万)第五弟刘端喜一支。清道光二十年(1840)由刘礼焕的爷爷始建,到了民国十九年(1930),由刘礼焕的儿子们——刘传源五兄弟重修。“焕源大厝”就是各取刘礼焕和他的长子刘传源名的最后一字组合而成的。到了刘礼焕的孙辈这一代,出现了“十六锦”(16位名字中含“锦”的堂兄弟);焕源大厝刘氏后裔进入鼎盛发展时期。


▲焕源大厝大门

  刘锦元、刘锦周就是其中的两“锦”;这堂兄弟俩是中共地下党员,焕源大厝当年也成为涂坑村地下党交通站。

  刘锦元是刘传源次子,少时在涂坑选青小学念书。后入惠安侨光中学念初中,再入泉州培元中学读高中。此后在涂坑小学教书。1947年考取厦门大学中文系,其间参加学生运动,反对国民党反动政府。1949年,家乡地下党决定他不再去厦门大学念书,在家乡加入中国共产党,不久担任惠安县北海区梅东地下党总支部书记。


▲焕源大厝上下厅

  这期间,刘锦元经常跟堂弟刘锦周讲革命道理,并发展他参加地下武工队,任小队长;兄弟俩一起反对“抓壮丁”,反对“联防军”。

  焕源大厝构造奇特,廊道四通,就东护甲来说,各个角落、每个房间都有上二楼的楼梯,还有大大小小的天井,而且窗户也是内大外小,这些都有利于地下党革命同志的潜伏、躲避和观察。



▲客厅及房间上二楼的楼梯


▲窗户

  在一个夜黑天高的晚上,伸手不见五指,北风呼啸,刘锦元领着一位身穿长袍马褂、头戴瓜皮帽的“男子”回到家乡,从南面入村,七拐八拐,就进入了焕源大厝的家中。一回到家,刘锦元竟然直接将该“男子”领进卧室。他的妻子一见大惊,刚要大声责问。刘锦元急忙朝妻子使个眼色,将她拉到一边,一阵窃窃私语。奇怪的是,刘锦元妻子听完丈夫的话后,不仅一下子愠色全无,而且还帮“男子”摘帽脱衣,后来竟然还“卧榻同憩”了……

  诸位看官请别误会了。原来,刘锦元带回来的是位女地下党员——上级派来指导北海区地下党活动的姓施女同志。当晚,她女扮男装进入焕源大厝;为确保安全,刘锦元还特意安排她与妻子同睡一床。

  此后一段时间,女地下就居住在刘锦元家中;刘锦元特地交待孩子们,如果外面有人问这个人是谁,就告诉人家是“自家阿姨”。

  在女地下党员居住的日子,刘锦元、刘锦周堂兄弟充分利用土坑村“有得入不得出”的地理条件和焕源大厝复杂的空间构造,不仅密切保护该同志的安全,而且还跟她一起秘密开展地下活动,教进步群众唱革命歌曲,讲革命道理,发动有志青年参加革命。


▲女地下居住过的房间

  刘锦元、刘锦周这两位地下党员,甚至他们的家人,不仅热情接待四面八方来往的地下党员、地下群众,而且每次面对地下革命活动需要钱粮时,也都慷慨解囊给予资助。譬如北海区工委急需枪枝,就由刘锦元、刘锦周的上辈掏钱,用来购买一把进口步枪;刘锦周还积极参与挑粮到涂岭支援解放军南下。





▲地下党在二楼开会的会议室

  1949年夏,在中共北海区工委领导下,刘锦周参加反三征“征兵、征粮、征税”活动,还参加北海区工委领导的武工队借粮借草、接管国民党梅东乡伪乡公所的斗争。

  1949年8月惠安县解放,刘锦元先在北海区后在坝头区工作,废寝忘食地投入新中国建设事业当中。

  1950年,刘锦周参加涂坑乡土改队,荣获一等功。

  1951年,刘锦周参加北海区土改队。

  ……

  后来,这堂兄弟俩各自在惠安县相关部门任职,最后双双成为正处级“离休干部”。


  2016年12月7日,刘锦元故居在维修时发现了48发子弹,后移交后龙派出所保管。这也是当年刘锦元、刘锦周他们参加地下党活动的证据之一。


  焕源大厝,这座在涂坑村看似普通的百年古厝,却培育了一对英雄的革命儿女,见证了一段坚贞的革命情谊,也留下了一个美丽的革命佳话。


  值得一提的是,在焕源大厝后裔“十六锦”当中,除地下党员刘锦元、刘锦周两位外,还有5个中国共产党党员,其中刘锦嘉为副处级干部,担任泉州肖厝开发办副主任(主持工作)时曾陪同万里等中央领导视察肖厝港,为湄洲湾开发、福建炼油厂建设、大型石化基地建设做过大量前期工作;刘锦和、正处级干部,曾经在厦门海关、厦门市政府和厦门建行等部门任职,曾是厦门高崎国际机场建设负责人之一。


▲刘锦嘉,左手提包者,正为领导讲解情况



▲焕源大厝上厅廊道及骑头间

  作为涂坑村地下党交通旧址,焕源大厝是一处红色革命文化实物载体,也是一种历史见证,具有深厚的历史、人文和社会价值。经大厝后裔族人于2015年和2019年的两次捐资修缮,基本保持原来的建筑风格。目前正积极申报列入“泉港区尚未定级文物点增补”名录。

  幸甚至哉,特文以记之!



部分构件





▲焕源大厝外观

点赞(1168)
返回
顶部